导航
网站首页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成立缘起
办院宗旨
研究内容
组织架构
院务委员会
学术顾问
学术委员会
特聘/客座教授
学术团队
成果展示
著作
获奖
论文
2022年至今
2020年-2021年
2017年-2019年
资政报告
学术动态
综合新闻
饶宗颐论坛
饶宗颐讲坛
人才培养
课程
党建工作
饶宗颐讲坛
第三十三讲:世界文学可以编码吗?
主讲人简介:范劲,中山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研究重点为中德文学关系、德国汉学、德国文学、世界文学理论。代表著作:《“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从符号到系统:跨文化观察的方法》《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德语文学符码和现代中国作家的自我问题》。内容提要:卢曼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表《艺术是可以编码的吗?》一文时,被当成门外汉的戏言,毫...
第三十二讲:透视语言结构规律的三个视角
主讲人简介:徐杰,1963年生于河南,1981年获河南大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夏威夷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马里兰大学博土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河南大学。现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国语言文学系特聘教授,长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句法学、语义学、汉英比较、语言习得、语言教育、语言特区和语言规划。...
第三十一讲:犹太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主讲人简介: 傅有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知名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犹太研究》主编。主要研究犹太哲学与宗教,西方哲学史。代表性著作有《巴克莱哲学研究》《犹太哲学史》《他山之石:犹太之于中国》等。
第三十讲:李小龙功夫进路的哲学
饶宗颐讲坛是深圳大学高层次人文艺术讲坛,旨在“启迪史哲之智,领略文艺之美”,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传道解惑,分享新知,追索先哲思想,领略艺术魅力,推动学术研究,弘扬人文精神。主讲人简介: 单继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及...
第二十九讲:文明互鉴的文化基因视角——文学史、思想史的重构前提
讲座简介: 五千年来,地球上发生的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拥有特殊灵魂的生命体。文明互鉴的要义,是如何像人脸识别技术那样,首先有效辨识出每个文明的独有灵魂特质。从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出发,清理如今残存在我们教育中的殖民时代遗留,需要有超越单一学科本位视角的宏大胸怀和通识的知识观,让文化总体的思想发生史研究和文化理论建构,作为文科学术范式创新引擎。在此前提下,再去设想学科内部的重写...
共32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
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