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下午,饶宗颐讲坛第三十一讲在深圳大学六合苑106会议室开讲。教育部“知名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傅有德,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目为《犹太哲学及其基本特征》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深圳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洪一主持,来自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傅有德教授从“什么是犹太哲学”的问题开始,通过对中西文化、哲学之发展谱系的宏观梳理,解释了“犹太哲学”的特质与其产生的过程与原因。他指出,犹太哲学是犹太哲学家运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对于犹太教传统所做的理性、逻辑的分析与思辨,是西方哲学与犹太教传统结合的产物。傅教授总结了犹太哲学的三个重要特质,其一、注重理性与宗教的调和,其二、对欧美哲学的横向关联重于犹太传统内部的纵向批判与继承,其三、犹太哲学发展具有间断性。在傅教授看来,犹太哲学产生以上特征主要是由于其民族散居的历史传统造成的,了解犹太人的散居历史,有助于理解犹太哲学。散居状态下的犹太人,横向地接受希腊传统和西方文化,并将西方的主要概念和理性思维方式引入对自身传统的研究中,把犹太教的信仰和外来的理性主义的哲学概念相结合,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形式。


   通过对犹太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傅教授认为,中国哲学中的儒家,尤其是在先秦的孔孟思想中,对终极实在的信仰和追求没有突显出来。孔子并没有宣称他的伦理主张来自上天,而自称他述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先王之道。可以说,孔子并没有将天命和人伦、信仰和理性彻底结合起来的。而道家和儒家哲学一样,重视感悟、直观或形象的思维,没有突出理性的分析和论证。这和犹太哲学既坚持传统的犹太教信仰,又和希腊的理性传统糅合在一起的做法大不相同。


   傅有德教授的精彩讲座引起大家的广泛兴趣,现场师生纷纷提问,向傅教授请教。傅教授对犹太哲学发展中的“格义”“反向格义”问题、犹太哲学史与犹太思想史的关系问题、理性与信仰中的“超越”问题等做出细致回应,并由此引申到对文明互鉴、文化互通的本质问题与根本方法的讨论上。

   刘洪一教授代表研究院及全体师生感谢傅有德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他认为,傅教授的讲座以犹太哲学为切入点,实际上是在文明对话的视域中,对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概述和省察,讲的是大视野中的大问题,这对青年教师、学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值得大家进一步反思、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