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下午,饶宗颐讲坛第二十九讲在深圳大学六合苑106会议室开讲。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叶舒宪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目为《文明互鉴的文化基因视角——文学史、思想史的重构前提》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深圳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洪一教授主持,来自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等的青年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四十余位参加了讲座。

 

叶舒宪教授讲到,以神话学的角度探求中西方文化的本源是他近四十年的学术研究重心。神话学(mythos)相比于逻各斯(logos)更本质、更基础、更能容纳各文明起源的不同元素。假如聚焦于比较文学、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把神话作为文明起源的研究对象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文明是由逻各斯、哲学或者科学驱动的,反而是由神话所支配的。所以说,以塑造文明特质的神话作为思想发生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重建文学史、美学史的前提。

叶教授进一步讲到,在现行的学术体制下,只是把神话归入到民间文学类,是一种极大的误导。单一学科的视野无法捕捉到文明核心价值,文明互鉴的要义,是如何像人脸识别技术那样,首先有效辨识出每个文明的独有的灵魂特质,这要求探明文明的核心价值、文明的文化基因。而文化基因的辨析和筛选,既要诉诸于上五千年的深度认知,也要聚焦驱动文明国家发生的核心信仰。神话学研究与饶宗颐文化研究院致力的界论研究相一致,都是对文明发展脉络的本源性研究。

 

叶舒宪教授专著《中国神话哲学》中英版及其主编“神话学文库”

 

叶教授又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溯源为例,讲到中华文明五千年,但仅从文字书写的文化来论,可研究的对象只有两三千年。只有从出土文物、神话传说来论,才可上推至万年中国。三千年以上的空白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资源。比如甲骨文字的起源,与占卜记录有关,是祖先对上帝与祖灵的天国神话;人间王者沟通神灵,借由玉虚的世界引出了龟,这也在原始的神话体系内。神龟信仰与神玉信仰的遗失,是神话体系的转化,却也导致当代人忽略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大传统。

最后,叶教授在研究方法上指出,一定要走出文献史学的窠臼,在甲骨文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再开出考古文物的三重、四重证据,打破神话与历史、思想史、艺术史之间的壁垒。以此重建中国的神话宇宙观,也可称为中国思想的元语言。

叶舒宪教授的讲座引起大家的高度兴趣,多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向叶教授提出问题,叶教授同大家展开了热烈的对话与探讨。

 

刘洪一教授在讲座结束时总结到,叶教授的讲座体现了超越学科本位的思想视野和整体知识观;从本源出发、多重论据入手,对学术界长期存留的一些谬误进行了正本清源;叶教授的治学之道与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一直倡导的学术理念非常契合和相通,此次讲座无论在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对我校青年教师、文科学子未来的治学之路都有很好的启迪、指导意义。